1. 什么是齿轮?
齿轮是机械传动的核心,是能互相啮合、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有齿机械零件。
2. 齿轮的辉煌历史
– 西方起源: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已有记载,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留下了现代齿轮的雏形。
– 中国贡献:公元前400年已使用,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世界之最,指南车更是古代齿轮应用的典范。
– 技术演进:17世纪后,渐开线齿轮成为主流,现代齿轮技术已能实现从微型到巨型、从低速到高速的全覆盖。
3. 齿轮的三大分类
根据轴的相对位置,齿轮主要分为三类:
![图片[1]-从达芬奇到AI时代:齿轮的全方位知识图谱,一文看懂!-机械资源网](https://www.ug8.uk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9/wxsync-2025-09-7148ecbc349302390daf64742f11300d.jpg)
类型 常见例子 特点
平行轴 正齿轮、斜齿轮、齿条 传动效率高,应用最广
相交轴 直齿锥齿轮、弧齿锥齿轮 用于两轴相交的传动
交错轴 蜗杆蜗轮、准双曲面齿轮 可实现大传动比,但效率较低
小知识:平行轴和相交轴齿轮主要靠“滚动”传动,所以效率高;而交错轴齿轮靠“滑动”传动,摩擦大,效率就低一些。
4. 齿轮的关键术语与计算
这是理解齿轮设计的基础,我们挑最重要的几个来看:
– 模数 (m):表示轮齿大小的基本参数,数字越大,牙齿越“强壮”。
– 压力角 (α):齿面的倾斜度,常见为20°,影响传动的平稳性。
– 分度圆 (d):决定齿轮大小的基准圆,直径 d = m × z (z是齿数)。
– 中心距 (a):一对齿轮啮合时,两轴之间的距离。
– 变位:通过改变刀具位置来“加厚”或“减薄”轮齿,主要用于防止小齿轮“根切”(强度削弱)或调整中心距。
5. 为什么是渐开线齿形?
目前绝大多数齿轮都采用“渐开线”作为齿形,因为它有三大无可替代的优势:
1. 啮合稳定:即使安装有微小误差,也能平稳传动,噪音低。
2. 加工简便:同一把刀具可以加工不同齿数的齿轮。
3. 强度高:齿根形状粗壮,能承受更大的载荷。
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条从基圆上“展开”的线,两个齿轮的啮合就像两条皮带在两个圆上滚动。
6. 齿轮的精度
高精度是高性能齿轮的保证。主要考核以下几个方面:
– 齿形精度:牙齿的轮廓是不是标准的渐开线。
– 齿距精度:每个齿之间的距离是否均匀。
– 径向跳动:齿轮旋转时,其中心是否稳定,有没有“晃”。
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:齿轮模数0.004~100毫米;齿轮直径由1毫米~150米;传递功率可达十万千瓦;转速可达十万转/分;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/秒。
国际上,动力传动齿轮装置正沿着小型化、高速化、标准化方向发展。
暂无评论内容